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时间:2024-10-15 22:46:59

1、利用侧光塑造立体感当自然光的角度不再是直接从我们的身后照来,而是以一定的角度从侧面的方面出现时,就出现了不同的侧光效果。侧光使物体的形态具有丰富的影调,突出了深度,产生一定的立体效果,光线的个性美丽也就逐渐出现。45°的前侧光最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因此被人们称为“自然”照明,其“自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45°的侧光下,被拍摄的景物产生很好的光影排列效果,这些光影由于处于一种逐渐地转换过程中,因此不存在谁压倒谁的问题,容易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二是相比正面光而言,景物开始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能显示景物的立体感和比较丰富的影纹层次,突出了画面的深度感,具有将平面空间向三维立体空间转换的可能;三是对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恰到好处的反差对比可以将色彩的最大可能都体现在画面中,比正面光下的色彩显得丰富多彩,也不容易损失。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3、使用散射光的技巧除了方向之外,光线的性质还有软硬和聚散之分。用“柔情似水”来形容散射光是最恰当不过的了。作为一种呈散射状态的照明光线,以其偏重阴柔的空间效果和在照 片上所形成的柔和状态,一般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指在自然光照的条件下自身形成的散射光,它是一种不由拍摄者的主观意愿所决定,但是可以进行充分 利用的光线。比如在阴天云层很厚的天气,或是在有雾的时候,还有就是在日出以前的一段时间,以及日落以后的自然光线。由于这时的太阳所形成的漫散射光线, 没有明确的方向性,所照明的物体也就没有鲜明的投影,明暗反差也不会很强烈,一切都处于一种柔和的过渡氛围中,因此形成了总体的特征——柔。另外一种是由人工所控制的散射光,一般都是在室内的灯光下形成的。比如通过大型的柔光箱过滤后的光线,通过反光伞或是其他柔光材料柔化后的光线,甚至可以是一些没有加上集光设备的照明灯,都属于这样的范围。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5、在黄昏和黎明时拍摄一天中从早到晚变化的阳光也具有极其丰富的造型语言,它不仅描述了在特定空间下的造型效果,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间性,通过仔细地观察就会发现其中微妙的变化和特有的魅力。 清晨和黄昏的光线不仅仅具有强有力的造型可能,还具有明显的时间特征,巧妙的拍摄和把握能使流动的时间凝固成具体的瞬间精华,形成特有的审美情趣。尤其是在 日出时分,因为清晨的空气潮湿,静物被蒙上一层薄纱,所以景物轮廓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比较差,透视感强,因而产生轻柔迷离,飘忽不定的朦胧感。黄昏的空气中,由于尘埃使阳光极化,也会引起雾状的感觉。这种光线如清晨的雾化一样,都能使自然界中的物体产生距离感,近深远淡的排列使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形态得到了分离,更强化了三维空间。然而这种雾化的空间效果和清晨时的“湿”是有区别的,黄昏时的细小尘埃形成了光线“干”的力量,使朦胧感变得焦躁不 安,产生朦胧后面隐隐的跃动感。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7、运用区域光的魅力区域光也称为局部光,是一种构成某一地点固有的照明光线。有经验的摄影者,总是能够及时发现和充分利用理想的景物区域光照,并准确而适当地控制好拍摄区域光的亮度和色度,使主体对象突出、鲜明,陪体及环境背景模糊、暗淡。 区 域光的作用:一是突出主体对象,人的视觉总是对明亮的部位敏感,为了突出中心主体,利用区域光进行照明,将次要景物掩盖在阴影中;二是净化环境背景,人的 视觉也总是喜欢看到简洁明了的事物,如果前景、背景及环境因素对主体对象的表现形成干扰,并不设法避免,拍摄的画面会让人感觉很杂乱。利用区域光,让主体 处于明亮区域,可以使不重要的杂乱区域被弱光或黑暗淹没,表现的主体很容易从环境和背景中显露出来。区域光的形成和获得。区域光的形成方式及其出现的地点,大致说有如下几种:一是云层遮透光照,在自然界多云天气条件下,大地由于云朵的遮挡而不能被阳光普 照,被区域性地分割成许多块,阳光从云的间隙泻下,特别是雷阵雨前的区域光效果最好,一条条光柱形成了明显的区域光照;二是树木枝叶遮透光照。在高大茂密 的丛林中,从枝干叶隙透射而入的光线,能投下一块块无规则的区域光照;三是低光下山谷遮透光照,在早或晚的低光条件下,光线斜照在高山下或深谷中,也能形 成区域光场景;四是巷道墙体遮透光照;五是窗户透过的自然光;六是室内场馆灯光照明;七是夜晚室外的灯光、篝火等照明,同样能拍摄出理想的区域光照片。在自然光照射下拍摄,尤其是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时分,最明显的一个特点就是光线始终处于不断地转换过程中。有时候初看光线好像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然而转瞬间,就会失去原有的韵味,让人追悔莫及。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9、拍摄灯光多彩的城市夜景随着夜幕的降临,出现了拍摄各种题材照片的机会,黄昏是拍摄夜景的最佳时机之一,此时,仍有充足的环境光可以表现被摄物的细节,而且街头华灯初上,商店檐窗闪闪发亮,汽车前灯一划而过,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幅神话般色彩鲜明而又失真的影象。随着天空变得越来越暗,曝光时间显著地增加,但在使用三脚架或其他照相机稳定装置的情况下,还不应该出现什么困难。采用几种不同曝光量的分界曝光对于夜间 摄影十分重要。如果你有条不紊地做出了此事,你将会在一系列不同的光照条件下很快开始形成一种对夜间曝光的直觉。采用长时间曝光拍摄的流动灯光画面具有极 其深刻感人的照明效果。汽车的前灯和尾灯是适合于采用这种技术拍摄的理想对象。在紧邻繁忙的公路旁,或在能俯瞰公路的制高点上,把照相机架设在三脚架上, 然后采用长时间曝光,那么,在迎面而来的前灯射出的白色影像上拖出一条条光迹,光迹的长度取决于曝光时间的长短。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11、善用对比色我们在观察任何一个颜色时,总是会同时看到它周围的其他颜色,我们对这个颜色的反应,也是在周围色的比较中得出来的。这种色彩相互比较所产生的视觉现象,称 做色彩对比。在数码摄影中,色彩的对比往往比传统摄影方式更为强烈,尤其是在屏幕上观看数码照片时,更能获得异常鲜艳的对比效果。色彩对比的造型效果主要 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和纯度对比3个方面。从色彩的级谱上看,由于对比的关系,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长调级谱、短调级谱和对比级谱。长调级谱以中间色调为主,画面产生缓慢的色调递变。从长调级谱的视觉语言特点来看,画面的反差小,色调柔和,能增强物体的塑形感,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安静、 缓慢与平和,但缺少足够的力量感。短调级谱则舍弃一定的中间色调,色调之间的转变比较显著,其中的等级排列也少。短调级谱的视觉语言特点是偏重暗色调,给 人以深沉的感觉,但有时也会产生令人压抑的心理效果。第三种就是对比级谱,缺少中间色调,其色调变化的特点是直接从白色或浅淡的颜色跳跃到暗黑色,不需要 任何的过渡色调。其视觉语言是反差极大,色调生硬,可以加强画面轮廓线条的清晰度,但不利于刻画物体的层次质感。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13、用色彩营造氛围色彩的直接心理效应来自色彩的物理光刺激对人的生理发生的直接影响。心理学家对此曾做过许多实验。他们发现,在红色环境中,人的脉搏会加快,血压有所升高,情绪兴奋冲动;而处在蓝色环境中,脉搏会减缓,情绪也较沉静。冷色与暖色是依据心理错觉对色彩进行的物理性分类,对于颜色的物质性印象,大致由冷暖两个色系产生。波长较长的红光、橙色光和黄色光,本身有暖和感,将此光照射到任何色都会有暖和感。相反,波长较短的紫色光、蓝色光和绿色光,有寒冷的感觉。 冷 色与暖色除了给我们温度上的不同感觉以外,还会带来其他的一些感受。例如重量感、湿度感等。例如,暖色偏重,冷色偏轻;暖色有密度强的感觉,冷色有稀薄的 感觉。两者相比较,冷色的透明感更强,暖色则透明感较弱;冷色显得湿润,暖色显得干燥;冷色有悠远的感觉,暖色则有迫近感。除了寒暖色系具有明显的心理区别以外,色彩的明度与纯度也会引起对色彩物理印象的错觉。一般来说,颜色的重量感主要取决于色彩的明度,暗色给人以重的感 觉,明色给人以轻的感觉。纯度与明度的变化给人以色彩软硬的印象,如淡的亮色使人觉得柔软,暗的纯色则有强硬的感觉。除此之外,不同的色相也会营造不一样的氛围。在彩色摄影中,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些色彩的原理,这样,我们在图像处理中就不会茫然,并且对于调整颜色也可以更快、更准确。

专业摄影师高级拍摄技能
© 阿力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