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曾子三省”,就是曾参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做错。反省:为别人办事尽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学知识,用心认真地实践了吗?
所谓“颜子四勿”,就是颜渊的四不做。即不合掼屐磴磨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曾子三省”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我每天多次地进行自我反省:为别人办事尽力了吗?和朋友交往诚实守信吗?学知识,用心认真地实践了吗?
“颜子四勿”出自春秋孔子弟子《论语·颜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扩展资料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
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折中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